改变美国的20本书

由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巴诺(Barnes&Noble)出资创办的《图书》(Book)杂志评选出的“改变美国的20本书”。

该杂志称,他们的初衷是寻找使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和使美国人之所以成为美国人的书,或者说,是塑造美国性格,让美国人与众不同的书。美国建国前和距今25年之内的作品均不在选择之列。

书目以时间为序,因此,托马斯·潘恩出版于美国建国当年(1776年)的《常识》一书,理所当然地排在第一位,这本只有50页的小册子,比任何一种别的出版物都更能说服当时的公众舆论支持北美殖民地从英国独立出来。自由和平等的理念,同样贯穿整个书目。

20本书中,出版于20世纪的有12本,二战以后的又占到7本。这7本书,涉及女性主义、黑人民权运动,60年代的文艺大变革、环保主义和水门事件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颇具代表性。

非美国人的著作仅有三本,分别是《共产党宣言》、《梦的解析》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但它们无一不是对今日历史影响至为重大的作品。

1

改变美国的20本书名单

1,《常识》(Common Sense),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76

《常识》由美国人托马斯·潘恩于1776年1月出版的一本五十页小册子,其中系统论证了北美洲十三个英国殖民地独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2003年美国最大连锁书商“邦诺书店”统计,《常识》位居影响美国历史的二十本书的榜首。

2,《女权辩》(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en),玛丽·伍斯托克拉夫(Mary Wollstonecraft),1792

是18世纪英国女权主义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于1792年出版的著作,是女权主义哲学最早的一批作品之一。在这本书中,沃斯通克拉夫特对18世纪的那些试图否认女性教育的教育和政治理论家进行回击。她认为女性的教育程度应当相称于她们的社会地位。

3,《摩门经》(The Book of Mormon),1830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四部标准经文之一。接受启示翻译此书的约瑟.斯密称之为“全世界最正确的一本书”,并见证摩尔门经是“我们宗教的拱心石”,摩尔门经在1830年3月26日首次公开发行,仅仅11天后,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就在1830年4月6日成立了。

4,《美国奴隶道格拉斯生平自述》(The 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Frederick Douglass,an American Slave),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1845

著名的废奴运动领导人道格拉斯说:“现在需要的不是光,而是火。不是和风细雨,而是雷电霹雳;我们需要暴雨、飓风、地震。我们必须触动这个国家的感情,唤起这个国家的良知。”

5,《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

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政治文献之一,最早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得里希·恩格斯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1848年2月21日在英国伦敦发表。这份文件一开始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纲。该宣言鼓励无产者联合起来发动革命,以推翻资本主义并最终建立一个无阶级的社会。

6,《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斯托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1852

废奴文学的丰碑之作。林肯总统在接见斯托夫人时,称她为“引起一场大战(指美国的南北战争)的小妇人”。

7,《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55

惠特曼大胆甚至放荡的诗风,颠覆了因循守旧的诗歌传统。后世有无数艺术家深受其影响,如亨利·米勒、艾伦·金斯堡和杰克·凯如阿克。

8,《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900

如果没有弗洛伊德,20世纪的面貌可能大为不同,我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了解可能仍然少得可怜,而且也不会有伍迪·艾伦这样的大导演的出现。

9,《同族人》(The Clansman),小托马斯·狄克逊(Thomas Dixon Jr.),1905

一部关于种族冲突和3K党的历史小说。默片时代的伟大导演大卫·格里菲斯在小说出版10年后据此拍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一个国家的诞生》。

10,《屠场》(The Jungle),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1906

揭露芝加哥肉类加工业内幕丑闻的纪实小说,出版后激起了公众的普遍义愤,并于第二年促成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FDA)的诞生。

11,《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936

书中倡导政府应通过扩大投资刺激经济需求以克服失业和萧条,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特别是1945-1975年期间,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居统治地位,这30年也被称为“凯恩斯时代”。

12,《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39

这部大萧条时期贫苦农民背井离乡的悲惨故事,为斯坦贝克赢得了普利策奖,并迫使国会立法,资助迁居的农民。

13,《隐形人》(Invisible Man),拉尔夫·艾利森(Ralph Ellison),1952

此书揭示了美国黑人如何被淹没在白人文化之中,从而引起社会对黑人生存条件的广泛关注。

14,《嚎叫》(Howl),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1956

不仅仅是诗歌上,更是文化传统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颠覆之作。

15,《地球颤栗》(Atlas Shrugged),安·兰德(Ayn Rand),1957

1991年,国会图书馆和月读俱乐部(Book-of-the-Month Club)主持的一项调查,此书成为仅次于圣经的、历史上影响第二大的图书。

16,《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1962

揭露DDT滥用给环境与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危险,环保运动从此深入人心。

17,《女性的奥秘》(The Feminine Mystique),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1963

“我们不能再忽视女性的声音:除了我的丈夫、我的孩子和我的家庭,我还想得到更多,”《女性的奥秘》是挑战传统性别和社会结构的有力的女性主义宣言。

18,《马尔科姆·X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Malcolm X),马尔科姆·X(Malcolm X),阿历克斯·黑利(Alex Haley),1965

由最著名的黑人导演斯派克·李据以拍成的长达4个小时的电影《马尔科姆·X》(港译《黑潮》),再现了20世纪黑人民权运动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段历史。

19,《论生死与临终》(On Death and Dying),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ubler-Ross),1969

今日美国对死亡现象的描述和哲学均来自这位精神科医生库伯勒-罗斯,她以多年从事临终关怀的经验,帮助病患安详面对死亡,抚慰亲属,克服伤痛。

20,《总统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1974

《华盛顿邮报》的这两位记者对水门事件所做的调查,激励了整整一代新闻工作者。


实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