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几个月,美国不同媒体或民意调查机构就会发布,多少比例美国人遇紧急事态时拿不出多少钱救急。美国联准会(相当于美国的中央银行)上个月说,半数美国家庭拿不出400元应急金;5月19日美联社发布民调报告,遇紧急情况,三分之二美国人拿不出1000美元来应急。
从2012年至今,四成美国人存款不到500元的消息,几乎每隔几个月就出现;无论三分之二或62%老美拿不出400元、1000元,都出现多次。民调者包括新闻机构、信用卡或财务咨询公司等,400元或1000元,其实差别不大,在华裔眼中,美国人真穷,这不是虚构。
美国人的确是穷透了。试想一下,在美国的华裔人士,无论留学生或新移民、刚进职场的社会新鲜人,即使靠家人接济或自己打工,大概很少人存款不到500美元,或遇紧急事态连1000元都凑不出。
造成美国这种现象原因很多:
一、储蓄观念淡薄
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储蓄是美德”、“积壳防饥”相比,老美普遍缺乏储蓄观念。可能美国先天富足,食物便宜,几乎没见过饥荒,以致世世代代都“今朝有酒今朝醉”,个个都是乐天派,有钱就拚命享受,只要预计“花得起”,房、车、各种帐单、娱乐、出远门度假享受,每月薪水未赚就先花光(刷信用卡),让支出等于或大于所得,还谈何储蓄。
二、依赖社安机制
美国社安制度健全,有急事找政府,让一些人挥霍光金钱。但实际上,除非退休后领福利金,或失业、残障,或遇重大天灾,政府会施与援手外,包括重病住院,有些公立医院也许会埋单,但其他情况,如车辆突然损坏,须花大钱维修等,社安机制根本帮不上忙,美国人太信赖政府或慈善单位,加重不储蓄的消费习惯。
三、理财观念不健康
未赚钱先花钱。几十年来,美国因为富庶,国家、个人的信用都过度膨胀。政府举债度日,国债不断突破上限,如今已达18万亿美元,靠强势美元和印钞票苦苦支撑;个人则被信用卡公司鼓励借钱消费,变“卡奴”背卡债的比例、金额都惊人,商业广告诱惑消费无所不在。和同事比拼,贷款消费、分期付款、借信用卡现金花,每月工资都被扣光,如何储蓄?
四、贫富悬殊
近十年工薪阶层的薪水上涨甚少,美国1%最富有阶层,掌握全美国40%以上财富,贫穷悬殊助长储蓄低落。幸好2008年金融海啸后,美国人储蓄观念强化,最近民调显示,18至29岁年轻人高达66%认为储蓄重要。问题是观念有了,收入不够,物价节节高涨,“月光族”空有观念无法存钱,还是枉然。
理财专家建议,每月收入的10%至15%应投入储蓄(包括养老金、银行帐户)。美国生活有品质,但开销太大,是很多华裔移民的共同经验。比起拿不出500元的老美,相信大多数华裔移民的情况会好许多,但量入为出、适当贮蓄才是负责的生活态度。
(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分享文章到微信或QQ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