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圣地亚哥法庭近日判一个叫做罗伯特·欧·杨(Robert O. Young)的人,赔偿一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而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
这一判罚来自他曾经治疗过的患者的指控。这名女性癌症患者回忆,罗伯特·欧·杨说不用手术不用放化疗、只靠调理酸碱体质,就能治好她的乳腺癌,但在他的“奇迹康复中心”接受了多种“治疗”之后,她却发现乳腺癌已骨转移。
罗伯特·欧·杨是“酸碱体质理论”的创始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大部分疾病都是由“酸性体质”造成的,酸碱平衡就能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罗伯特·欧·杨的癌症疗法是给癌症患者静脉注射500美元一针的溶液,目的是提升血液碱性以消灭肿瘤。
小苏打显然无法治疗癌症,“酸碱体质”则是个彻头彻尾的伪科学命题。其实,这一“理论”诞生十几年来,世界上众多科学家、医生和科普工作者,就在强调它就是一场骗局。
在现在依然有不少人相信“食物酸碱平衡论”,此类文章也在各养生类自媒体公号上大行其道,市场上类似的书籍和药品也应有尽有。
早在2011年,科技日报批驳过其说法。
但为什么该说法能站这么久?声称“酸性体质”是诸病之源的说法到底有无科学依据?人体和食物的酸碱性到底是怎么回事?
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表示:“酸性体质”这一概念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酸性体质”重要理论之一:体液中的pH值最好是偏碱性,那样才是最健康的状态。一旦偏酸,便会导致各种疾病,小到身疲力乏,大至癌症。
也就是说,但凡疾病,在酸性体质论者看来,皆因体液偏酸。“实际上,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值应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一旦低于7.35,就会引起酸中毒,出现头晕、瞌睡、焦虑,甚至精神错乱。而如果高于7.45,亦会引起碱中毒,不仅会肌肉痉挛,还会引起心脏问题。但不管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如不能及时诊治,都有生命危险”。
在医学临床中,很多酸中毒情况表明,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为生病或服用了某些药物,才出现酸中毒的现象。
就曾有医学报导称有淋巴瘤患者发生严重的乳酸中毒并发症。因此,“酸性体质”并不是诱发肿瘤的“恶因”,而是因为肿瘤的生长致使微环境变酸,或者引发了罕见的酸中毒并发症。
食物不能改变我们自身的酸碱性
中国农业大学范志红教授指出,食物在化学上也有酸碱之分。我们平时吃的肉类、蛋类、海鲜等富含蛋白质的荤食,还有大米、土豆、酒、甜食等含有淀粉和糖的食物,这些食物在体内消化分解后都产生酸性代谢物,因此被列为酸性食物。
蔬菜和水果这些植物性食物则在体内分解后生成碱性物质,所以属于碱性食物。
“虽然营养学有研究表明,如日常摄入大量酸性食物,酸性代谢物增多,会影响到人体的酸碱平衡。但实际上,我们的身体是不会因为某天多吃了一斤肉就轻易变酸的,它有着很强大的调节系统,从消化到排泄,再到呼吸系统都会层层把关、配合,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使体液处于一个很精确的弱碱性范围。因而,通过食物来改变它的酸碱性,是很一厢情愿的想法。”云无心介绍道。
如今,“食物酸碱平衡”一说被炒得火热。到网上搜索,连头疼脑热、脸上长痘等小病痛都被“捆绑”到了“酸性体质”的症状之列。
甚至还会看到“据统计,中国国内70%的人都是酸性体质”等的惊人数据。于是,铺天盖地的“碱性保健品”(包括碱片、碱粉、碱性水等)就闯入了人们的视线。
在商家的忽悠下,人们纷纷购买,恨不得立即中和体内的酸,将自己打造成健康的“碱性体质”。而殊不知,自己已经误入了商家布置的圈套。
但相关科普在无良商家的各种包装宣传中显得势单力薄。利用大众对健康的渴望、对癌症等疾病的恐惧,一些商家不断大肆宣扬伪科学的概念。近年来,利用这套理论指导生儿育女、兜售各种保健品的行为仍屡见不鲜。